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4章(2 / 2)

  敏敏性子本来就活泼,听说是胤禛允了的,立马就高兴了:“我觉得这个好,咱们组成两队,或者从大臣家中的女孩子里面挑选,或者从宗室女孩子里面挑选,到颁金节来分个胜负,哪一队若是输了,就得答应赢家一个条件,我要和格佛贺一个队,格佛贺年纪最小,但是我蹴鞠挺好,可以相互弥补一下,这样和你们两个比较起来,就算是旗鼓相当了,你们觉得怎么样?”

  格佛贺和年氏简直是一模一样的,都是喜欢看书不太喜欢运动的,但宝悦她们都答应了下来,就只剩下格佛贺一个人,她也只好勉勉强强的点头了,从年氏身上,格佛贺学到了不能没有好朋友的教训,所以,她愿意稍微迁就一下。

  至于蹴鞠队里面要选谁,静怡就不插手了,让她们自己想好了决定就行。为着方便她们踢蹴鞠,静怡特意让人给她们弄了出宫的牌子,每天都可以出宫,但下午六点之前是必须要回来的。而且每次出宫,都要带够了侍卫和宫女才行。

  宝悦她们没想到居然还有这么大的好处,要知道,自打进宫之后,她们几个,除非是跟着去园子里,要不然就再不能出宫了,倒是没想到,静怡竟然会让她们随意出宫。

  “汗阿玛……”格佛贺小心的问道,生怕这事儿是静怡自作主张,到时候怕是要被皇上责骂。静怡自己摆摆手笑道:“不用担心,我已经和你们汗阿玛商量好了,咱们满人家的姑娘,本就不用遵守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破规矩,以往我还没选秀之前,也是时常跟着兄长出门逛街的,你们只要自己小心些,不要出了什么事儿就行。”

  敏敏大喜,忙点头应道:“贵额娘放心,我们知道好歹的,肯定不会闯祸让您为难的,我们保证乖乖的,若是想出宫,就找了四哥他们相伴。”

  静怡笑眯眯的点头,看时候不早了,就让她们自己回去了。

  胤禛估计是想到办法对付那些背后传闲话的人了,这两天总算是看着没有那么生气了。今儿过来,竟还有心情和静怡说外面的事情:“我打算大兴宗学,宗室子弟越来越多,前两天,胤祥刚得了孙子,我本打算让他将小儿子送进宫,跟着元寿他们一起念书的,不过胤祥没答应。”

  人家答应了才是奇怪呢,十三对胤禛向来是忠肝义胆,重情重义,但他这人又十分的守规矩,哪怕得胤禛看重,甚至有朝鲜使臣说过,十三王总揽天下事。这句话连后宫的静怡都听说过,胤禛不可能不知道。

  若是换了常人,定要对胤祥有疑心的,可胤禛没有,反而是更加信任十三。十三的儿子,都能叫胤禛一声汗阿玛。

  换了别人在这种处境,不说是会给自家谋点儿好处吧,也会稍微的有那么点儿出格的。可偏偏,胤祥却是越发的谨慎,半点儿规矩不错。

  “宗学原本是汗玛法那会儿就建立的,不过八旗子弟当兵者众多,这宗学就日渐落魄,现在也就只剩下个破园子了,朕打算让人重新修葺,分满学和汉学,让宗室王公担任总领,设正副教长之位。”

  胤禛随意的说道:“到时候每年进行一次考试,若是考的好了,朕自然会有赏赐,若是考的不好,那就不能从宗学出来,什么时候考过了再说。”

  静怡嘴角抽了抽,连奖学金都有了?

  “皇上既然打算大兴宗学,还不如另外开办学校,不单单是八旗子弟能上学,汉人子弟也该能上学,各地设立学院……”

  静怡笑着说道:“对皇上的名声也好,这天下舆论,多是书生一支笔控制,若是皇上能将这块儿全抓到手里,还怕日后没有人为你说话吗?”

  胤禛皱眉:“各地现在已经有府学了,这也是朝廷建立的,何曾见那些书生们说过朝廷的好话?一个个都是喂不饱的白眼狼。”

  静怡有些无语,仔细一想,这古代的科举,和现代的考试制度还真是有七八分相似。小时候的启蒙就类似于幼儿园,乡试就像是小学毕业考试,府试就像是初中毕业考试,院试就像是高中毕业考试,考过了,就代表你有考大学的资格了,没考过,就只能去念个大专,或者直接去找工作了。

  会试就是大学考试了,考上了就能当官员预备役了。殿试就是毕业面试了,要是能在大老板面前留个好印象,那就有好差事在等着了,要是没能留下好印象,那就只能去下面部门奋斗了。

  小地方有学堂,县里有县学,府里有府学,京城有国子监,可以说,这会儿的朝廷,还真是已经提供了初中高中和大学了。

  静怡深觉得自己的上学制度,好像这会儿就拿不出手来了。

  但想了想,还是嘀咕了两句:“所以说,要从小培养啊,乡试之前,就让免费上学,这个是最难的阶段,读书花费银子不少,普通百姓家里,能承受得起的,不过十之二三,可就算是能承受得起,没有好先生,也是白搭了,若是朝廷能负担起这一部分,那读不起书的百姓,可不得将皇上给供奉起来了吗?”

  “你可知道,建立一所府学,要多少银子?然后维持下来,一年要多少银子?”胤禛挑眉问道,静怡还真不知道,老老实实的摇头,胤禛叹气:“你想的倒是好的,可惜,国库却没银子。”

  静怡愣了一下,也跟着叹气,还是国家发展的不行啊。就是现代,国家那么昌盛了,不照样有很有地方,连个学校都盖不起来的吗?更不要说请教师,买课本之类的了。

  她原本说的那些地方,就是普通村庄乡镇。太穷的盖不起来,太富的地方,人家宁愿请先生单独教导的吧?

  还是她自己太想当然了点儿,静怡抿抿唇不出声了,胤禛看她一脸受打击的样子,忙又问安慰道:“日后若是国库银子多了,这倒是个好主意,目前来说,还是宗学最重要了。”

  “皇上还不如开设两个大学呢,一个只教导文的,一个只教导武的。”静怡嘀咕了两句,胤禛伸手摸摸下巴,这个想法倒是挺不错的。文的还好说,全国各地到处有学堂。可这武的,基本上就只是家学了。

  有本事的将领,多是几代传承。草根当将军这种事儿,几乎没有。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就是那些将军们对家族的看重,更甚于对朝廷。

  胤禛越是想越觉得开办个武学院挺好的,只是,让谁去教导呢?将家族立足的本事交给万千学子,这些人愿意吗?而且,他们会不会直接将学的更好的,直接拉拢到自家家族里面?

  胤禛摸着茶杯,皱眉想着,连静怡起身出去了都没发现。等他好不容易将这事情暂时给按下了,一抬头就发现屋子里没人了,院子里倒是有稚嫩的欢笑声。

  小阿哥和小公主正学走路呢,屋子里都是铺着青砖的,万一摔了就特别疼,所以静怡都是带着他们在院子里活动,有一块儿地方是泥土地,摔跤了也不会太疼。

  “额额!”小阿哥被放到墙根底下,然后静怡站在三米远之外,冲小阿哥招手:“长福快些过来啊,来额娘这儿,额娘有好吃的。”

  小公主被奶娘扶着,一个劲儿的伸手去静怡旁边抓,那边放着点心盘子,兄妹俩龙凤胎,喜欢的口味也很是相似。眼看点心要被妹妹抓着了,小阿哥就急了,一边喊一边冲过来,脚步不太稳当,但好歹是没摔跤。

  静怡笑哈哈的抱着他亲一口:“额娘的长福真是好样的!”

  因为长宁长寿兄弟俩都是用了长字,所以为省事儿,小阿哥的小名就直接叫了长福,长长久久的福气。这是小儿子,胤禛不盼望着他有大本事,只盼着他有福气。

  至于小闺女,小名叫塔娜,就是东珠的意思,代表着尊贵和宝贵。

  长福完全不理会自家额娘的亲亲,只伸手去抓点心,幸好这盆子里有两份儿,兄妹俩能一人一个,要不然,指不定要打架呢。

  胤禛过来拎着小公主掂量了一下:“塔娜最近又长胖了些吧?”

  “年纪小嘛,胖点儿没关系,等会儿我们玩儿飞盘游戏,你要不要玩儿?”静怡笑着问道,胤禛还不知道什么飞盘游戏呢,就暂且站在旁边打量,然后,就见静怡从小唱手里接过来个飞盘,又让奶娘将小阿哥和小公主抱远点儿,她自己坐在廊檐下扔飞盘,然后让小阿哥和小公主去捡。

  胤禛脸颊抽了抽:“你拿自己的闺女儿子当小狗训练?”

  “谁说是训狗了?”静怡反驳:“我是为他们着想呢,你看,这样是不是能他们多跑两步?一来锻炼了身体平衡能力,跑起来就不怕摔跤了,二来他们自己也喜欢啊,不玩儿还不乐意的。”

  胤禛也是有些无语了,但看着闺女和儿子好像还真是挺开心的,反正那笑声就没停过,他索性也就不去管了。静怡养孩子还是很有一手的,不管是元寿还是安康,还是长宁,都被她养的健健康康,从小到大,连生病都少有,所以她说这法子好,说不定就是真的好。

  玩到用午膳的时候,胤禛亲自抱了小公主喂饭,之后陪着孩子们小睡了一会儿,就又到前朝去办公了。

  平平淡淡的,颁金节就到了。元寿和天申还真组建出了蹴鞠队,一边是元寿带着安康,还有张廷玉的嫡子,章佳家的嫡长子,以及静怡的娘家大侄子几个人,一边是天申带着十三家的小儿子,还有胤祺胤佑家的儿子。

  弘时推说自己年纪大了,不好参与,就只跟在胤禛身边等着看热闹。

  蹴鞠比赛分两场,一场是元寿和天申他们的,一场是宝悦和敏敏她们的。大家伙儿的热情还挺高的,看台是胤禛让人给搭建的,前面低后面高。

  分左右两边,男人们在胤禛的带领下坐在左边,女人们在静怡的带领下坐在右边。

  下面有人吹螺号,然后两边站立的队伍就开始蹴鞠比赛了。静怡看的特别认真,因为她忽然发现,自家元寿居然不是她记忆力的那个不成熟的少年了!而是长成了很雄壮……不对,也不能说雄壮,就是很结实很高大的那种身材了。不能说青年,是因为他年纪还不到。

  以前穿着衣服还不明显,现在穿着马褂露着胳膊,看的就特别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