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2章(2 / 2)


  眼下朝中最被关注的就是苏峻之乱,苏峻本是北地人,前朝被异族灭亡后,率族人及同乡等南下。可本朝皇帝一直对于率众南来的势力深怀疑忌,便让他停留在淮河之北。

  先帝时,因无力对抗一支谋反的乱军,曾命苏峻率众至江南平叛,并入卫京师。因此战功升任冠军将军,封邵陵公,拥有很高威望。

  苏峻退回江北后,坐拥精兵万人,武器尤其精良,是一支非常强的军事力量。人也慢慢骄纵起来,对朝廷越发不满,公开收纳亡命之徒和隐匿逃亡的罪犯,终于在一个月前以朝中处事不公,不支援北上复国为由公开叛乱。

  随即朝中驻淮阴、合肥的刘隗将军兵败身死,苏峻带兵南下。

  这场叛乱卢八娘并没有放在心上,她听孟白说过,本朝自中兴以来,多出强臣。先后发生了很多次内乱,而且均发自上层,而相反朝廷积弱,军事保障不足,平叛并不能得心应手。

  但朝廷之乱,并非因无道,多是由藩王门阀士族争权相斗而引发,而支持正统朝廷的力量一直存在着,并且在这一场场的平叛中会逐渐强大,最后稳定朝政局面上百年,所以眼下的朝廷根本不会倒。

  那么她就放心了,反正不会影响她,也就与她无关。

  第四十九章 备行装思量显真情得凯旋封赏忧国势(一)

  关于苏峻之乱,卢八娘也有想法,不如借此机会劝说司马十七郎请旨就藩?就说去吴地努力建设,为朝中提供更多钱帛米粮,要知道现在朝廷实在是太穷了。

  天下的财富本因绵延上百年的战争而大量缩减,而士族门阀又强势占去了很大的份额,皇帝现在手头恐怕连出兵的钱都没有吧。所以这个借口还是满可以用的。

  这时卢八娘猛然听到司马十七郎说:“明□□会上,我打算请皇祖父命,带兵平叛,王妃,你说皇祖父会不会同意?朝臣们能有什么反应?”

  “什么,平叛?那岂不是要打仗?你不要去!”

  “王妃,你怎么没有看出来,这是一个多好的机会啊!”司马十七郎站在她的背后,帮她拿下一支金钗,卢八娘看到镜子中的他目光炯炯,神情兴奋,“刘将军兵败战死,陈王叔不愿领兵出京,其他的人又没有太可信的,我这时主动请缨,肯定能成功!”

  “可是,你不会打仗啊!”

  “我当然会。”司马十七郎马上反驳,“还记得我们在吴郡时,我亲自带兵上山将叛军和乱民拿下,大胜而归。”

  那一次的交战,当然也算打仗,但在卢八娘看来,司马十七郎还是太年青了,他又没有上过军校,专门学过作战指挥之类的,根本不够领兵的条件。

  来自和平社会的她,从内心对战争是非常畏惧的。

  但她感受到司马十七郎语气中的不满,知道自己的话有些不妥,便解释道:“我是说,你又没有专门学过怎么样打仗,去征讨叛军合适吗?”

  “我从小就习武读兵书,怎么能算没学过呢?而且我负责京城禁卫军,日日带兵操练,当然是懂得如何用兵。”司马十七郎理直气壮地说,并觉得这个问题完全没有再讨论的必要了。王妃再有见识也是女流之辈,胆子太小,史书上有无数少年将领的故事,这些人哪一个专门学过打仗呢?“别忘了,我们司马氏出了多少将材,我不会堕了先祖的威名!”

  于是他拿过一把牙梳将卢八娘长长的黑发一下下从头梳到尾,松松地挽成一个家常发髻,一颗心已经完全被卢八娘柔顺亮泽的长发占满了,“王妃的头发真好,比锻子还亮,我们睡吧。”

  卢八娘被他抱了起来,知道这个时候再说什么司马十七郎也听不进去,就由着他动作了,当然这于她也是享受。但今天,她无心体味,等他一平静下来,就摇着他的手臂说:“打仗好危险的,我不许你去!”

  “我知道,我知道你担心我。”司马十七郎笑了,继续抚摸着卢八娘的头发,“我会很小心的。”

  可战场上刀剑无眼啊,卢八娘担心他受伤或者出事。虽然无法准确定义自己对司马十七郎的感情,但卢八娘知道自己对司马十七郎已经用情颇深,她不想失去他。

  “不要去,我舍不得你。”卢八娘在司马十七郎的怀里软语相劝,“再说,即使你不主动领兵出征,皇祖父也一样信任你,你又何必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呢?你不去,朝中肯定会选出别的将领,一样能平叛。”

  “眼下,皇祖父恐怕最担心的不是平叛,而是军械钱粮。我们不如申请就藩,勉力子民耕种、煮盐、织帛,为皇祖父分忧。或者你只负责平叛所有的粮草军械等保障也不错啊,要知道那也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