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科举之步步入青云第40节(2 / 2)


  怎么看上去,莫名觉得有点可怜兮兮的呢?

  因着徐家与林家都十分相熟,是以徐夫人并未陪同前来,只是叫了一位婆子并一名丫鬟,陪着徐筱雅一起。顾瑜也一并坐在马车里,晃晃悠悠地直接到了林逊之的家门口。

  林逊之出发的时辰较早,他便让大家都不要来送了,但除了他家人之外,还是有不少很好的朋友们都来了,顾瑜她们到时,大家正在与他道别。

  林逊之的朋友们全是男子,因此徐筱雅和顾瑜的到来,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林逊之尤为惊诧,他没想到顾瑜也来送他了。

  待徐筱雅与顾瑜走下马车时,林逊之立刻迎了上来,朝着她们拱手作揖,而后道:“顾姑娘,你怎么也来了?”

  林逊之不知道自己为何在看见顾瑜也走下马车时,会突然这样的开心,他努力让自己沉静下来,可那眼角眉梢的喜意,藏也藏不住。

  旁人都以为林逊之是要去拜见当世大儒,自然开心,可徐筱雅与他一起长大,自是对他格外了解。

  一向稳重如山的林逊之,竟也有如此春意盎然之时?!

  徐筱雅站在一旁,眼睛不由得在他们身上转了两转。

  “林先生,青梧哥哥与我,都感恩于先生的帮助,今日先生远行,我们自当来相送,只是青梧哥哥他今日有课不能请假,所以我便来了,还请先生不要责怪。”

  说着,顾瑜将手上的包袱递过去,“这是为先生准备的,只是一些小吃食,好让先生打发一下路上的时光。”

  林逊之接过包袱,紧紧攥在手中,“姑娘有心了。”

  “如此,我便不打扰了,”顾瑜因着要直接去酒铺,所以穿着男装,此时便也像男子一般,拱手抱拳道:“先生一路平安!”

  顾瑜说完,便准备回到马车上去等徐筱雅。

  却不妨林逊之忽然叫住她,“顾姑娘……”

  顾瑜停下,等待林逊之说话。

  半晌,林逊之却只笑了笑,然后说:“谢谢了。”

  “先生客气,告辞!”顾瑜笑着回应,然后便上了马车。

  她在车上呆了一会儿,徐筱雅便上来了,她坐在顾瑜的对面,眼睛红红的,还时不时的拿手帕擦眼睛。

  离别总是伤感的,尤其是徐筱雅与林逊之青梅竹马的长大,她是家中独女,早已经把他当成亲哥哥看待。

  “别伤心了,待林先生去了京都,你还可以去那里看他。”

  “嗯,我就是有点舍不得,”徐筱雅又拿帕子轻轻压了压眼睛,“逊之哥哥走了,便也没人陪我玩了。”她对顾瑜道:“到时我来找你玩可好?”

  顾瑜想了想道:“好,只是我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

  “我知道,你要照顾小叔子,还要赚银子供你夫君读书嘛!”两人聊着天,徐筱雅渐渐好些了,又恢复了她活泼的性子。也不知她想到了什么,只听见她问:“说起来,你家小夫君是如何与你定情的?让你这般死心塌地的对他韩家?”

  “我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我自是知道,可韩青梧自己呢?他是如何说的?”

  顾瑜颇有些疑惑地看了看徐筱雅,没有回答。

  徐筱雅见她那副颇有些迷茫的神色,不禁惊讶道:“该不会,他没有与你说过吧?”

  第44章

  “说与不说, 又有什么要紧?”顾瑜抿了抿唇, 道:“总归我将来, 是要嫁给他的。”

  徐筱雅气她如此随性, 捶了她好几下, 才道:“你呀!父母让他娶你, 与他自己心甘情愿的娶你, 这能一样吗?你好好想想,他有没有与你表明他的心意,这到底要不要紧?!”

  “嗯。”

  “嗯什么呀?你要问他, 知道吗?”

  顾瑜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了别的事,将这个话题给岔开了。

  但徐筱雅的话, 到底是进了顾瑜的心里, 她不禁开始回想,自第一次见到韩青梧时起, 他似乎, 真的, 从未说过, 他心悦于她。

  那么他说要与她过一辈子, 可会只是因为,她是韩元丰给他选的媳妇?

  今日青山书院上午有两个时辰的课, 都是经史。前一个时辰讲的《左传》,后一个时辰《论语》, 李夫子在学堂的前面讲的唾沫横飞, 学子们坐在下面,已经开始昏昏欲睡。

  没办法,都上了这么长时间的课,任大家再想要努力,也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集中不了注意力了。

  韩青梧也上的很疲惫,他不是太适应这种完全填塞似的讲课方式。

  在家的时候,他一般是全神贯注地看半个时辰书,然后便休息,到屋外走走,给花草浇水,若是专注时间超过一个半时辰,他休息的时间便会相应的更长一些,比如去院子里劈劈柴,甚至去集市买点晚饭需要的食材,总之去做一些与学业完全无关的事情,让大脑完全的放松,这样,他下午再看书时,便很快能集中注意力,并且效率很高。

  可现在坐在学堂里,韩青梧看着在前面讲课的夫子,只能见他的嘴巴一张一合,话语从左边耳朵进去,还没在脑海里转上一圈,便又从右耳朵出来了。完全听不进去他在讲些什么。

  这并不是说李夫子的课讲的不好,相反,他正值而立之年,是进士科出身,他的课讲的生动而细致,声音也抑扬顿挫,很能吸引人注意,而且他志在桃李满天下,对为人师表很有热情,是以并未入朝为官。

  但是再优秀的夫子,如此连续地讲上三个时辰,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听着,任谁都会走神的。

  李夫子显然也发现了。

  甲班学堂里,统共也就八名学生,几乎是他们的一举一动,夫子都了如指掌。现下见他们都没了精神,李夫子想了想,便道:“大家连续地听了这么长时间的课,想必也疲惫了,不如,我们来玩个小游戏!”

  李夫子见他们即便听见要玩游戏,也兴致不太高,便又说道:“我们现在正在讲《论语》。在座的各位都是经历过府试的,想必已经对它了如指掌,不如我们就来一个《论语》的击鼓催花。全部都答上来的学子呢,在本期考核时,可以直接加上两分,若是一题都没有答上来的学子,便要负责打扫学堂半个月,如何?”

  大家一听见考核时能够加分,立刻就来了精神,“夫子请说,该如何玩这《论语》的击鼓催花?”

  “我们所学过《论语》共有二十篇,现在就按照这篇章的顺序,由学而篇开始,被轮到的学子,每人背诵一章学而篇中的内容,并且给大家解释文章内容,待学而篇结束后,便是为政篇,以此类推,我则在这里为大家做记录,谁若是没有背出,我就在这里记上一笔,看看最后谁的正字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