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招魂第51节(2 / 2)


  正元帝咳得嗓音沙哑。

  “已经杖杀。”

  梁神福此话一出, 长幔外的太医局提举与其他医正肝胆俱裂,身子伏得更低。

  “朕只问, 聂襄所言,尔等可认?”

  正元帝沉声。

  “陛下……”

  众人颤声, 却皆伏拜在地, “臣惶恐!”

  他们没有人知道此时正元帝要听什么话,只能以这般惶惶之态祈求帝王的怜悯, 心中又恨毒了那聂襄,官家不能再有嗣这样的话,他们身为人臣,谁敢说得出来?偏是聂襄,多吃几杯酒,便在官家面前露了真。

  “官家,脉象之变化岂能人定,奴婢以为,定是聂襄吃醉了酒诊断有误,宫中太医局汇集天下名医,聂襄不过二十余岁,脾性多少带了年轻人的骄躁……哪里能及太医局中资历甚老的这些大人们呢?”

  梁神福小心翼翼地进言,“何况新年伊始,官家如今正在清醮……”

  他的话点到即止,却令长幔外的太医局众人感激涕零,恨不得今儿捡回这条命,明儿便给这位梁内侍送上十全大补丸之类的,能使其延年益寿的好玩意儿。

  但梁神福其实并非是在为太医局的人说话,而是帝王盛怒之下,需要一个台阶,正元帝不能在此时真的处决太医局中所有人,否则聂襄诊断之说,便是纸包不住火,更要伤及官家的脸面。

  果然,梁神福这番话使得正元帝倏尔沉默,眼见帝王摆手,他便立即回身道:“各位大人,还不快退出去?”

  帝王的怒火渐熄,众人立即重重磕头,随即拖着绵软的双腿,一边擦着冷汗,一边恭敬地退出庆和殿去。

  殿中寂静下来,正元帝躺回榻上,揉按着眼皮。

  “聂襄所言,不得传出。”

  “奴婢省得。”梁神福轻声应。

  聂襄的诊断究竟是真是假,其实正元帝在见到太医局这帮医正的反应时,心中便已经明白了大半。

  他如今,也已年近六旬。

  之前与皇后诞下一子封为安王,却奈何不过三岁便已夭折。

  正元帝当年费心以新政之名,行收拢权力之实,为的便是使热衷于兴风作浪的谏臣不敢为博直名而要挟君王。

  然而垂暮之年,竟连太医局的这些医正,都不敢如实禀报他的病情了。

  庆和殿中暖意融融,而正元帝却忽而一叹:“梁神福,朕……有些冷。”

  梁神福立即命人入殿添炭,心中却也知官家的冷,冷在何处,前几年好歹有位吴贵妃在官家跟前嘘寒问暖,如今官家厌烦了吴贵妃的哭哭啼啼,也不肯见了。

  “官家,嘉王写了请安折子来。”

  梁神福想起自己整理奏疏时瞧见的东西,便走到御案前捧起来一份奏疏,小心地送到正元帝面前。

  嘉王?

  正元帝慢慢睁眼,他的视线落在那份奏疏上。

  梁神福等了许久也不见官家伸手来接,他额上渐有冷汗,却听官家冷不丁地道:“传裴知远入殿拟旨,让嘉王回京。”

  正元帝一句话,中书舍人,知制诰裴知远便连夜进宫草拟诏书。

  嘉王在彤州行宫住了十四年,而彤州距离云京并不算太远,圣旨快马加鞭送到彤州后,嘉王夫妇便动身启程,抵达云京之时,正逢元宵佳节。

  禁军相护,车马辘辘。

  “殿下满掌都是冷汗。”

  马车中,年约三十余岁,虽有病容却不减清越之姿的嘉王妃握住郎君的手。

  “昔真,我不知抛却从前的安宁,到底对是不对。”

  嘉王锦衣华服,却神情恍惚。

  “从前的安宁便是真的安宁么?殿下的心,从来都没有安宁过。”嘉王妃轻拍他的手背,“听说您的老师在外颠沛十四年,已是一身伤病,他都肯回来,莫非殿下还有心偏安一隅?”

  嘉王听她提起老师,他心中便更是百味杂陈,“是啊,无论如何,我都该回来见老师。”

  马车入了宫,停在永定门外,梁神福已携内侍宫娥,早等在此处,他先向嘉王夫妇作揖,随即道:“官家等殿下您多时了。”

  只提“殿下”,不提嘉王妃,便是只见嘉王的意思了。

  “殿下,去吧,妾等着您。”

  嘉王妃以温和的目光注视着他。

  嘉王喉咙发干,却一言不发,由梁神福带路往前走,虽阔别这座皇城十四年,但嘉王却并非是不认得路的,他意识到梁神福绕了远路时,抬头隔着覆雪的枝影,便望见了一座楼阁。

  昭文堂。

  嘉王瞳孔一缩,立即收回目光,立时整个人身体紧绷起来,他心中寒意更甚,刹那间便明白了这段路,应是圣意所致。

  走上白玉阶,入了庆和殿,嘉王俯身作揖,却在光可鉴人的地面看见自己一张透了些惶然的脸,他立即收敛神情,“臣,拜见官家。”

  “为何不称爹爹?”

  长幔之内,传来正元帝平淡的声音,“可是怪朕,将你送去彤州?”

  “永庚不敢,永庚的王妃体弱,爹爹送永庚与妻往彤州将养,永庚心中感激。”嘉王立即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