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第210节(2 / 2)


  丰美笑眯眯地说:

  “不过,我这次虽然有工作任务,却能在北京住些日子。”

  听说丰美能在家里住些日子,鲁盼儿很开心,又问:

  “韩冬呢?

  他没跟你一起回来?”

  “他最近书写得特别顺利,所以连作协的例会也没回来参加,家闭门谢客专心创作。

  说是如果一直这么顺就写下去,万一卡文了再来北京。”

  正说着话,杨瑾和两个孩子也到家了,大家吃了饭又聊。

  丰美便说到了工作,“姐,我这次来北京的工作任务是为襄平县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

  当年陈港生、李老板等人正是在国家招商引资的政策下回国,在国内做出一番成就,“襄平县也要招商引资?”

  “对!”

  丰美点了点头,“改革开放以来,襄平虽然有了变化,但是经济发展还是太缓慢了!

  所以我们要引进外面的资本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带动县城的发展——姐,我是来争取你回来帮助家乡的经济建设。”

  鲁盼儿一怔,“原来你说的工作是这样啊。”

  想了想,“为家乡做些事是应该的,只是我不懂怎么做呀?”

  “姐,其实你已经做过了,”丰美笑着说:

  “当年东平安堡村种果树,不就是你帮忙出的主意,又和姐夫在北京找了林学院的同学邮回不少果树栽培技术的书箱和材料,如今才有了上百亩的果林,东平安堡村也才能成为县里唯一一个万元户村!”

  “其实我们不过帮点儿小忙,真正带着大家的致富的人是小春婶儿……”

  “虽然姐可能觉得出个主意、找点技术不算什么,但其实小春婶儿一直说,如果没有你的提议,她恐怕想不到种果树;还有,即使种了果树,如果没有技术,也不能种得这么好,产量这么高。”

  “姐,你可是我们襄平县走出去的最有本事的人呢。”

  “现在襄平县就是需要姐这样有能力、也有实力的人帮忙。”

  丰美拉着姐姐,“对农业收入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襄平县城来说,我们实在是太缺乏这些建议、技术和投资了。”

  看丰美急切的神情,鲁盼儿不由得笑了,“你果然是襄平县的领导干部了,一心为襄平着想。”

  第262章 招商引资

  丰美是家里最小的, 一向有些娇惯, 上班后在大家面前变得老成了, 可回到家里在姐姐面前又不一样,马上撒娇地说:

  “那是当然!

  我这一次来北京, 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替襄平县招到商引来资金,让襄平县尽快发展起来!”

  “哇,我们丰美可是下了决心呢。”

  “姐, 你只说你答应还是不答应?”

  “就算为了丰美,我也要答应下来呀。”

  “我就知道姐会答应的!”

  丰美开心地笑了,“所以我来北京先到家里,第一个动员姐回家乡投资。”

  “不过呢, 我劝姐回襄平县投资,帮助襄平发展经济,但也是希望霓裳羽衣能够赢利。

  毕竟投资不是儿戏,就是再有钱,也不能拿着钱往水里扔。”

  与方才半开玩笑的撒娇不同,丰美郑重地说:

  “我们襄平县政府考虑到这些实际问题,为到县里投资的贵客们制定了几项优惠政策:

  第一,在县城外划出一片几十亩地做为开发区, 可以免费用地十年;第二, 招商引资到襄平办实业的, 免税三年……”

  “这条件还真让人动心, ”鲁盼儿方才答应只是出于道义和感情, 如今听丰美说了这些优惠政策,更是动心,考虑了一会儿有了决定,“我把编织厂挪到襄平县!”

  霓裳羽衣真正的第一家工厂在阜城门外,当初鲁盼儿只花不多的钱买下一个大院落,建起了一圈三层小楼,将制衣、编织两个厂都设在那里;后来,霓裳羽衣越做越大,她便将制衣和编织两个厂分开,但那时阜城门外已经买不到合适的地建厂,只能将制衣厂挪到了京郊;再后来,她从巴黎拿到一些服装加工订单,又在更远的地方建新厂。

  最近,阜城门外已经建起了不少高楼,编织厂那边已传出拆迁的风声,她一直在京郊找新厂址,但大片的空地很少,价格又贵。

  建厂的成本最终还是要加在服装的价格上,而价格又会影响销售。

  襄平县偏僻,交通也不够发达,建厂的问题不少,但有这么多优惠政策,差不多就能抵销那些不利因素了。

  “姐,我也赞成你回襄平办编织厂!”

  丰美在北京读书的几年时间中,空闲时间都在霓裳羽衣帮忙,那时磁器口街道的店里前面卖衣服,后面放着编织机,她都很熟悉,“编织厂技术简单,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最适合在襄平办了。”

  “工厂用地免费十年,头三年还免税,再加上襄平的工资比北京低许多,只有运输费会多一些,”鲁丰美算算帐,“姐,你的投资很快就会收回成本,利润也比在北京开厂高!”

  鲁盼儿就笑了,“襄平县也赚了呀,地虽然是免费用的,但是建厂我总要买各种建材,要请人施工,要招工人,三年后生产规模上去了,也就要开始交税了。”

  “这就叫互利互惠嘛。”

  “我们丰美要是不从政,做生意一定赚大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