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第107节(2 / 2)


  都是老熟人,杨瑾和鲁盼儿最后离襄平县时还去找过小郭,拜托他帮忙照看丰收丰美,此时热情地接过他的大包,“拿这么多东西怎么不先写信?

  我们可以去车站接你。”

  “小心点儿,这里面都是瓷器。”

  小郭轻轻地将大包放在地上才说:

  “我是临时起意才来的,没来得及写信”杨瑾见他一脸疲惫,“先歇一会儿吧。”

  “先看看我带来的东西,”小郭虽然累,却不肯歇着,弯腰打开大包,解开包在外面的一张旧毯子,然后一层又是一层,“我弄了一件儿大青花瓷罐,偏有人说不值什么,我不服气,就上了火车直奔北京来了,又想着你也能帮我看看。”

  “先前在襄平县的时候闲着很喜欢看,这两年一直在上学,接触倒少了——不过北京我还是很熟的,一打听就能找到文物局的收购点儿。”

  杨瑾说着接一过件件的瓷器,“这个小碗是民国的,这个盘子应该是乾隆年间官窑的……

  嗯,这个罐子,是有点怪,我也说不大好,一会儿我们查查书吧。”

  鲁盼儿端了茶进来,就见两人正把一个腌菜坛子大小的瓷罐颠来倒去地瞧着,知道他们已经沉迷了进去,赶紧出门买肉,回来做了一桌子菜,再招呼两人,“小郭坐了一夜火车,一定饿了,赶紧吃饭吧。”

  杨瑾就随口答:

  “小郭,你先吃,我再看看这个罐子,有些奇怪呢。”

  鲁盼儿就笑,“来客人了,你这样多不礼貌。”

  “没关系的,让杨瑾看吧,这东西是挺奇怪的,我这次来最主要的也是因为它。”

  小郭说着坐到桌旁拿起筷子,“你们家的饭菜一向好吃——我今早在火车上只吃两个烧饼,正饿了呢!”

  说着不客气地埋头大吃起来。

  第170章 二十块钱

  杨瑾和小郭带着大包袱去文物局的收购点儿, 到了晚饭时分才回来, 却将来时的大包又拿了回来。

  打开包袱, 正是他们刚才一直在看的罐子,还有两三样小东西。

  鲁盼儿便问:

  “怎么?

  文物局不收?”

  “这几样是民国的,文物局不收, 倒是没赔多少钱。

  可这个罐子真是让我裁了!”

  小郭顿足叹息,“足足花了二十块钱!

  结果他们说是假的, 恨得我差点儿就在那里砸了!

  二十块钱呀!”

  鲁盼儿仔细看看, “这个云龙纹盖罐还挺好看的呢。”

  “你知道这是云龙纹盖罐?

  还满懂行的。”

  “我哪里懂什么, 不过听他说的多了,记住了些——这罐子幸亏没砸,砸了太可惜了。”

  “他也不让我砸, 就连民国的不许, 都带了回来。”

  小郭指着杨瑾。

  “好端端的器物,就算不值钱,为什么非要损坏了, 民国的也是老一辈传来的——不过, 这个罐子我总觉得不假,留下来再查查资料。”

  杨瑾爱惜地将罐子放在桌上, 对鲁盼儿说:

  “我的钱花光了,你拿二十元给小郭。”

  小郭连连摆手, “算了, 文物局的人都说是假的了, 怎么能要你二十块钱!”

  鲁盼儿赶紧拿了钱, “既然我们要留下,钱还是要给的。”

  硬是塞了过去。

  小郭接了钱,笑嘻嘻地看着鲁盼儿问:

  “二十块钱呢,你不生气呀?”

  普通腌咸菜的陶罐,几毛钱就能买了,这种细瓷的,也不过一两元钱。

  不过鲁盼儿确实不生气,“杨瑾就是喜欢这些东西,就随他吧,”她又指了指屋子笑,“你看我们家,除了几个大活人,差不多都是文物。”

  许多东西小郭都认得,“这个青铜鼎,有人给十八元钱,他怎么不也卖;还有这个瓶儿,我也知道,他花十块钱买的……”

  然后他又告诉鲁盼儿,“今天杨瑾买了二十几枚古钱,还花了十六块钱买了一对儿玉呢。”

  那边杨瑾安置好大瓷罐,便从口袋里拿出两块刻了许多花纹的玉环,只是玉环并不完整,中间缺了一个小口,“这个就是玉玦,古代的人用来表示决断的意思……”

  鲁盼儿就想了起来,“鸿门宴的时候,范增就用玉玦向项羽示意赶紧杀掉刘邦的吧?”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杨瑾举起手中的玉玦,“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