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第90节(2 / 2)


  “你比他还像呢。”

  “我不是想找吴淑芬闹意气,而是她一定找上门来呀,”鲁盼儿觉得自己很无辜的,“而且,既然收了钱,我一定会用心帮她织毛衣。”

  事实倒也如此,杨瑾竟然无言以对,可是,“你到北京来,不是为了织毛衣挣钱,而是休息休息,再到处逛逛的!”

  “北京物价多贵呀,我们在襄平县吃一顿饭只花了几块钱,昨天涮火锅一下就花了十多块——接点儿活也没什么,何况钱力和吴淑的芬的钱,不挣白不挣!”

  “所以,鲁老师一点儿也没错。”

  “我本来就没错嘛!”钱进已经走了,鲁盼儿就把得意露了出来,要不是坐在自行车后坐上,她恨不得跳起来再转上几圈,出了气,挣了钱,北京真美好!

  杨瑾没有回头,却清楚地知道妻子现在的模样,忍不住笑了,又赶紧收起上扬的嘴角,在邮电局前停了车,“我去给蔡颖打电话。”

  为什么要给蔡颖打电话?鲁盼儿马上反对,“不用,不用!我手快,三天一定能织完两件毛衣。”每件毛衣三十元的手工费,加起来六十,真是白得的一样。

  “不行!”杨瑾硬邦邦地说了两个字,头也没回地走进邮电局。

  刚刚鲁盼儿太开心了,似乎整个人都在冒泡泡,现在才觉得不对了——是的,他一向不肯自己太辛苦的,哪里能看着自己熬夜织毛衣呢。

  鲁盼儿赶紧跟了过去,看看杨瑾的脸,嗯,平板得像一张扑克牌,他生气了!看着杨瑾走到邮电局的柜台前,交了钱,鲁盼儿就蹭到他面前,小声说:“我还不会打电话呢。”

  妻子垂着眼睛,两道又黑又长的睫毛眨呀眨的,杨瑾知道她是哀兵之计,可是自己就是没办法,脸再绷不住,嘴角就现出一丝笑意,“很容易的,我教你。”

  别看鲁盼儿低眉顺眼的,可却把杨瑾的神情看得一清二楚,立即就睁开了一双大眼睛,睫毛扑扇着像两只就要飞起的蝴蝶,“把活儿分出去一半也好,我只在白天织,就不累了。”

  “你呀你!总是拿你没办法。”杨瑾用身子挡住了外面的目光,抬起手指敲敲鲁盼儿的脑袋,可脸上的笑容不由自主又扩大了几分,拉着她的手,“看,这样拨号码……”

  第149章 说来也巧

  鲁盼儿左手拿着听筒, 一边对着耳朵一边对着嘴,眼睛看着杨瑾的通迅录, 轻轻地念道:“八-七-四-六-五-二,”右手食指将一个个号码拨到最底端再放开,然后便听筒那边传来了铃铃声,再接着,就有人问:“您找哪位?”

  “我找蔡春涛。”蔡颖大哥的名字。这个电话正是蔡颖大哥所在的毛巾厂车间的,请他给蔡颖传个话很方便的。

  没一会儿,蔡大哥接了电话,“哪位?”

  “蔡大哥, 我是红旗九队的鲁盼儿。”

  “原来是鲁老师呀,有事吗?”

  “我接了两件毛活儿, 一个人忙不过来,想请蔡颖一起做, ”鲁盼儿笑着说:“请蔡大哥帮我告诉她,明天上午到我家来取毛线。”

  “好的,谢谢你。”蔡大哥知道妹妹在红旗九队受到杨老师和鲁老师许多帮助,还跟着鲁老师织毛活儿挣了些钱, “我回家就告诉她。”

  “谢谢蔡大哥。”

  “应该的, ”蔡大哥就笑着说:“我这边上班呢, 就先挂了。”

  “再见。”

  电话挂了, 听到“嘟嘟”的声音, 鲁盼儿把电话重新放回,笑着向杨瑾说:“原来打电话很容易呀。”

  进门时两人一前一后, 出门时就手拉着手了,鲁盼儿再坐上自行车就到了家,边脱大衣边问丰收丰美,“梓嫣醒了吗?”

  “醒了,正跟我们笑呢。”丰美又说:“午饭我们也做好了。”

  吃过饭,鲁盼儿便说:“房产证办好,我们这次到北京最重要的事完成了。你们也别整天闷在家里,带着梓恒出去玩儿吧,只是别走太远,北京大着呢,小心找不回来。”

  丰收和丰美正是爱玩的年纪,又到了北京,自然向往着外面的世界,闻言赶紧穿上外衣,又给梓恒也加了厚棉袄,戴上帽子手套,就要出门。

  杨瑾便叫住他们,“我带你们出去,顺便去副食商店看看,还有丰收的格尺断了,要买根新的……”

  几个人出去了一个多小时,回来时孩子们每人手里都举着东西,丰美第一个跑进屋给姐姐看,“这是一毛钱一根的雪糕,不是冰棍,姐夫说在外面吃太冷,拿回家里围着炉子吃。”

  “这时候怎么还有卖凉东西的?”鲁盼儿很奇怪,赶紧拿了碗,“先放碗里,换了衣服洗手再吃,正好也能化软点儿。”

  杨瑾进来又将两只雪糕加上碗上,“我们俩儿也一人一根。”

  鲁盼儿正喂着奶,倒不大敢吃凉的,便等到雪糕化了才吃了两匙,真是又香又甜,“无怪一角钱一根,果然比五分钱的冰棍好吃多了。”

  丰美就说:“冬天围着火炉吃雪糕也比夏天吃更好!”

  杨瑾还买了十斤带鱼,晚上家里便做了大米饭,煎带鱼,炖白菜汤。过去在红旗九队很少能买到鱼,尤其是海里的带鱼,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吃。带鱼还有一样好处,那就是刺少,并不怕扎到。

  丰收、丰美拿着新买的格尺,橡皮等文具,梓恒握着玩具,都由衷地认为,“北京可真好!商店里什么都有!”

  鲁盼儿就告诉他们,“你们去的不过是胡同口的小商店,等到了王府井的大商店看看,才知道北京有多繁华呢!”

  梓恒就问:“妈妈,你去过王府井吗?”

  “妈妈没去过,”鲁盼儿笑着说:“不过妈妈知道。”

  “妈妈说的没错,”杨瑾告诉儿子,“过几天就带你们去王府井,你们就能亲眼见到了。”

  鲁盼儿就说:“明天你们几个去王府井,我带梓嫣在家,她太小,出门不方便——正好还可以织毛衣。”她其实喜欢出去玩的,但是一则梓嫣太小,出门不方便,再则也是为了赚钱,刚花了一千二百元买房子,总要挣回来呀。

  “丰收丰美这两天可以带着梓恒在附近逛逛,然后我们再一起去王府井。”杨瑾笑着决定了,晚上又特别告诉她,“你别担心家里没钱,不说别的,只我手里的古币,拿出去一些,就能换来上千元……”

  “我知道的,”鲁盼儿跟着杨瑾潜移默化,对古物也懂了不少。小郭家里条件好,就是因为他每得到古物都会转手高价卖出去,而杨瑾每得到了,都舍不得出手,便攒下许多东西,但她却赞成,“还是别卖了,免得被人毁掉,我们留着将来给孩子们看看也好。”

  “我做衣服,织毛衣,都不觉得累,反倒很喜欢,”鲁盼儿又想起吴芬气得鼓鼓,又不得不答应的神情,她得意地笑了,“吴淑芬的钱,挣得多容易呀!”

  看看她快乐的样子,杨瑾也就罢了,只要不急着赶活儿就好,而且,他其实很喜欢鲁盼儿偶尔露出棱角,回想在房产局里,她板着一张俏生生地脸,毫不客气地要高价,还真可爱!于是杨瑾也忍不住笑了。

  两人笑了半晌,最后凑在一处,躲进带着帐子的大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