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5节(1 / 2)





  眼见着进了冬月,第一批梨树村牌的金香梨贡品便派人送去京城,有献给皇上皇后的,有送给诸王诸王妃的,还有分给亲戚朋友们的。其实按素波的心意,她真心不想给皇后、河间王妃等一些人的,但是最终还是给了,毕竟大家不在一处了,远隔千里,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了。

  好在,素波也没有为此事郁闷,胶东的贡品虽然花费了她许多心力,但花费却没有多高,这里的梨子好便宜,人工也不贵,更主要提她做出这么多梨膏、梨脯等等并不只是为了贡到宫里,而是为了帮百姓们创收。

  如此说来,得了贡品的皇上皇后皇亲国戚们也就成了金香梨一系列贡品的免费宣传员,因为随着第一批纯粹的贡品送到,第二批以销售为目的的贡品在田炎的押运下也会赶在新年前到达京城,对于田炎一定会将金香梨贡品卖上一个好价钱,素波从来没有怀疑过,她一直用心在想,金香梨贡品挣来的钱怎么分配呢?

  这可是个很头痛的问题。

  成本回收、村民利益,甚至参与到贡品制造的人都会得到足够的红利,这些统统都没有什么问题,不过素波的目的早变了。

  当初她只是单纯地想着帮村民们挣些钱,让他们认可胶东王府,不至于不敢卖胶东王府东西。可现在那些事早已经成了过去式,营河郡早已经成了胶东王真正的藩地,城里城外的人对胶东王都无比地崇敬,他们早明白什么新郡守旧郡守都不可怕,胶东王是替大家做主的,自发自愿地想把自己的东西献给胶东王呢。

  水涨船高,是以素波的眼光已经变高了,她想着,自己用这一笔钱修建水利防止天灾时梨子减产呢?为村民修建新房舍提高生活水平呢修路改善交通呢还是创办几座学堂为胶东谋长久的发展呢?

  这个问题有点难,素波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还是与胶东王和他的那些官员们商量为好。

  现在胶东王手下的幕僚多半都有了新官职,毕竟胶东王是可以任命官员的,就比如营河郡真正的新郡守已经是山文举了,郡尉是邓林,还有郡丞、县官等等许多,除了跟着胶东王从京城来的,也有胶东王在营河郡选拔的俊杰。

  那些人早都热火朝天地投入了营河郡的建设中去,这不,没多久,素波再回郡城里,就见城内气象一新,整座城摆脱了过去死气沉沉的模样,一下子鲜活起来。

  素波满是赞叹之词,先将大家都表扬了一番,“你们可真能干!”

  “我们正是按王妃在梨树村所用的法子治理营河郡的。”

  看来大家都很谦虚,素波摆了摆手并没有反驳,身为王妃的她早明白要保持一定的威信,便笑着将自己的几项打算说出来,“大家一起议一议,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王妃的思路都很好,胶东王与大家听了样样都觉得不错,“果然都是好法子,至于钱不够用倒不是大事,正好农闲时节可以征发徭役……”

  素波眨了眨眼睛,自己又忘记了,在这里,胶东一地的百姓每年都要为胶东王免费服一个月的徭役呢,甚至在服徭役其间粮食都要自带,所以自己设想的很多事项都不必花钱。当然,这很不公平,但是素波知道自己眼下没有能力完全改变,就插话道:“能不能由我们王府给服徭役的百姓每日准备三餐呢?”

  按说徭役本就是百姓应该为王爷贡献的劳力,所以每日的粮食也应该由他们自已负责,可是大家跟着王爷王妃时间久了,知道王妃是最善心最关心百姓的人,且正是王妃自梨树村开始为王爷在胶东打开局面,因此大家便对这本不应该答应的事情有几分退让之心。

  专门管帐目的郡丞姜南就拿一把算盘,左拔几个珠子右拔几个珠子,噼哩啪啦地算了起来,“下官看看要用多少钱。”

  胶东王在众人面前一向不喜多言,他早已经习惯多听少说,此时暗自思索一番就有了结果,开口道:“就按王妃说的做。”

  素波就高兴了,“真的可以呀,太好了!”却又担心地看着姜南,只怕就算大家答应了钱不够用,终究无可奈何。

  这时姜南也算完了,果然“如果田炎能带回我们预期最低数额的钱,买粮食的钱就不必担心了。”

  既然如此,在座的几位官员也都赞同,“虽然要出不少的粮食,但于我们也不是多难的事,再者胶东一地的民心向背便更清晰了。”

  胶东一地形势复杂,只说营河一郡,竟有大半土地都属于胶东三大世家及他们亲戚的,而且这些世家的土地都是好田,唯有梨树村相类的那些差一等的田才没有被他们网罗了去。胶东王妃一行初到营河郡,恰绕过郡守府和三大世家以梨树村为起点帮助寻常百姓,立即起到了极好的效果。

  三大世家有数不清的良田,自然也有数不清的奴仆,这些奴仆们并不算人口,因此也不必徭役,服徭役的才是胶东王的百姓,是故大家才这样说。

  素波也是看过律令的,便道:“皇上明明曾经下过诏令,因为乱世方成为奴婢的一律免为庶人,若是主人不拘留不放,便可以治罪。我想这营河郡内定然有不少奴婢都属于应该放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