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5节(2 / 2)


  轻巧的竹榻摆在墙边,素波抱了两床锦褥铺在下面,然后放了一张细竹席,再拿了一个装了玫瑰花瓣的枕头放在上面,最后挑了一个轻纱薄被。晚上,她就向胶东王说:“你睡床吧,我睡在榻上。”看胶东王无辜的目光看了过来,赶紧又解释道:“我是为了凉快一些。”

  第二天素波醒来时又在大床上,胶东王练剑回来不待她问就主动道:“你掉到地上了,我只好把你救回来。”

  竹榻很小,也很矮,自己的确有掉在地上的可能。

  连续几天从竹榻上掉下来,素波只得让人把竹榻抬了出去。另开一处宫殿不大合适,落在外人的眼睛里容易被大家猜测,于是素波决定打地铺!这样再不可能掉到地上了吧,毕竟本来就在地上。

  可是她醒来时还在床上!

  胶东王的解释是,“夜里已经冷了,你踢了被子。”

  素波不禁生了警觉,“难道你不要睡觉的吗?”

  胶东王本来要说怕王妃着凉,突然灵机一动,“我自己一个人害怕。”

  噢,原来是这样!素波的圣母心立即泛滥了起来,是的,别看胶东王慢慢懂事了,但其实他的内心还是个孩子呢,可怜又可爱的孩子。

  于是经历了几番周折,素波又回到了床上。此时已经进入了初秋,白天虽然还很热,但是晚上却渐渐变凉,毕竟还是大床上舒服又暖和。更重要的就是胶东王虽然长大了,但他本质还是一个单纯无害的少年,自己根本不必防着他。

  胶东王不知道王妃给他的评价是单纯无害,但他的确顶着一张单纯无害的脸将文澜阁大大的变了样子。不,确切地说,是相府。

  文澜阁最初就建在相府之内,后来陆相交出文澜阁时,便将文澜阁处一带划出,与相府隔墙而立。胶东王接掌了一段时日后,便上奏皇上另为丞相择一府第,将原来的相府全部划归文澜阁。毕竟几年时间经过不断地扩建,文澜阁不论是书籍、器物还是人员都一直在增加,先前的房舍已经很拥挤了。而相府分出了文澜阁一处,府第也变得狭小不便。

  说到底,当初将文澜阁建在相府之内,其实就是朝廷草创时的权宜之计,如今文澜阁的重要性日渐突显,原来的布局早已经不能适合现在的需要了。

  胶东王还在奏折里提出要在文澜阁兴建太学,那就更需要一定的房舍,而将相府与文澜阁分开就是势在必行的。

  这份上奏得到了朝中大部分人的赞许,消息传出,京城之中的儒生们首先纷纷上书请建太学,接着京外亦传来如雪般的上书,天下儒生都盼着太学早日成立。

  陆相身为文臣之首只能特别赞同,他在朝堂上慨然应答道:“纵是老夫带着家室子女风餐露宿于外,只要能见到儒生们在太学读书就心甘情愿!”可是他回了相府关了门便大骂道:“好个胶东王!为沽名钓誉,竟欺负到外祖父头上了!他究竟是不是真傻?”

  第112章 一石二鸟

  陆相的密室之内坐着的人很少, 有光禄勋张宗;陆相的长子陆子腾,他还在司州刺史任上,此番因运送粮草进京;张宗的长子也是陆相的孙女婿张慎行;还有如今任文澜阁主薄的许衍。

  大家听闻一向谦和的陆相竟然发火骂人, 赶紧都站了起来,“丞相息怒。”

  陆相一时气恼, 转霎便控制了心境,“你们都坐吧。我不过在你们面前随意些, 说几名心里话罢了。”

  张宗躬身一礼方才坐下, 也道:“无怪岳父生气,文澜阁是岳父费了多少心血才建成,如今有这么大的规模,这么高的影响力,竟让胶东王一声不吭地算计了去。且他又得寸进尺,还要岳父的府第,我在朝堂上听着亦觉得可恨!”

  陆相的长子陆子腾便道:“父亲和舅兄且宽心,纵是丞相府做了太学, 皇上定然另给相府赏一处好宅子。”

  张宗就说:“子腾, 你原不在京城, 此事的来龙去脉并不大清楚。岳父岂是在意这一处宅子?便是皇上不赏下新宅, 岳父还真能风餐露宿了?丞相生气的是胶东王算计了他, 非但占尽了好处, 还让皇上和天下人以为他的上奏是陆相的主意——偏偏陆相还没有办法反驳。”

  “说到这里,我其实也有一事不大明白,胶东王到底是不真傻了?”当初胶东王住在陆府时, 陆子腾一直在司州任职,并没有亲眼见过这个外甥,但此次回朝见了几面,觉得胶东王虽然好静少语,但完全是一副贤王的举止,“该不会大家弄错了吧。”

  “再不可能弄错的,”张慎行站起来道:“胶东王出宫后在相府住了整整一年,白天与我们在一处读书,晚上回到内宅,相府这么多人都看在眼里,他就是个傻子!”想了想又补充道:“今日辰弟没来,他与胶东王在一起的时日更多,比我还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