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国小鲜(科举)第386节(1 / 2)





  傅芝不是没想过为维护朝廷稳定而提前消灭隐患,但作为同僚,作为内阁成员之一,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秦放鹤对这个国家的作用,他做不到因为某种莫须有的猜测而陷害忠良,也无法承受朝廷失去对方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动荡。

  甚至说句不中听的,他曾亲眼目睹秦放鹤对敌人的残忍和果决,他没有必胜的把握……

  盛和十五年八月,前任阁员柳文韬去世,作为关门弟子,傅芝上奏丁忧,盛和帝挽留再三,以半年为期,准奏。

  为应对各项对外事务,盛和十五年九月,金晖入阁,名为暂代。

  这道旨意其实相当微妙。

  因为明面上看,傅芝只是暂时离去,之后还会再回来。但实际上呢,他已经八十多岁了,哪怕没有明显的基础疾病,身体老迈是不争的事实,今番又要千里迢迢为师父扶灵回乡,少不得奔波劳碌,届时能不能全须全尾地回来尚未可知……

  盛和十六年正月,傅芝的家人传来书信,说自从去岁扶灵,傅芝便病倒了,又因思念恩师而郁结五内,如今病情加重,已然无法起身。

  “臣傅芝遥拜陛下,臣碌碌一生,计微福薄,不能呕血朝堂,有负先帝所托。今自知大限将至,无缘再见天颜,痛若剜骨,唯日夜祷告,恳上天垂怜,佑陛下余生平安顺遂,常乐无忧……每每恍惚之际,常忆昔年,承蒙陛下不弃,幸成桃李之缘,此生之大幸莫过于此。今臣去,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广惠万民,绵延国祚……臣傅芝再拜,于盛和十六年元月初三。”

  因是病危时手书,信上字迹扭曲杂乱,几难辨认,依稀可见泪痕,盛和帝捏着信纸枯坐一夜,“先生何时去的?”

  来人回话,“回陛下,元月初五。”

  也就是说,信还没送到盛和帝手上,傅芝便已驾鹤。

  盛和帝默然无言,次日亲为恩师选定谥号,并去金晖“暂代”二字。

  同年五月,法兰西龙港传来秦熠的加急文书,言明葡萄牙国决意西渡,寻找新大陆。

  “为防一家独大,臣斗胆先斩后奏,将新大陆一事公之于众……”

  新大陆的消息一出,引发的轰动丝毫不亚于地震海啸,这么一来,所有欧洲国家就都蠢蠢欲动,再次与葡萄牙国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盛和帝看罢,提笔朱批,“允你机变。”

  盛和十六年,多个国家集体出海,前往传说中的新大陆,期间争端频发,不乏各国互斗,死伤惨重。

  但终究是有三个国家顺利抵达,然后就遭到了原住民的激烈反抗。

  之前阿嫖等人登陆,都是故意挑着人烟罕至处去,且温水煮蛙,一次次增加人数,就显得不是那么强硬。

  期间虽偶尔遭遇原住民,也不曾大规模冲突,如今还像模像样发展起海外贸易来。

  可这几个国家为了避开大禄,又急于掠夺资源,直接就往现成的码头去了。如此气势汹汹不请自来,在原住民看来,跟侵略有何分别?

  欧洲诸国的第一次探索新大陆,以伤亡惨重、落荒而逃告终。

  但这次的经历印证了新大陆的存在,后续各国又陆续派出战舰,试图强行登陆。

  作为“原住民”之一,在新大陆驻扎的阿嫖等人不愿见到原住民灭绝,便暗中资助武器、提供情报……

  直到盛和二十一年,葡萄牙国率先改变方式,用和平贸易的方式与原住民达成短暂的停战。但后期开采矿产时,双方又爆发了冲突……

  总之,在这个欧洲科技尚未与新大陆文明拉开质的差距的漫长年代内,后者并未如幻想的那般成为欧洲各国的钱袋子,反而因每次前往都伴随着牺牲,成为了世人眼中的危险蛮荒之地。

  但并非全然没有收获,玉米等高产作物终于先后传入欧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饥荒。

  粮食产量的提高大大促进了人文发展,欧洲呈现出小规模井喷式文艺复兴、新兴文化思潮运动,并诞生了一系列崭新的理念,也将某些旧理念再次推到人前,加入讨论。

  与此同时,大禄仍保持着高速发展,科技、国力遥遥领先,进一步吸引了大批海外商人、学子来访,其中不乏诚心求学的外国学子。

  盛和帝选择性采纳了孔姿源的意见,对外来精英人口仔细甄别后分批吸纳,而这一举措也让大禄在一段时间内汇聚了多国各行业顶尖人才,基本上后世各国教科书上的名人,都能从大禄朝漫长的历史中找到他们的痕迹。

  人才汇聚之处会自然而然的出现灵感碰撞,这种碰撞时溅出的璀璨火花,又可以成为新的灵感来源。

  以此为契机,大禄先后几次引导了人类文明和思想进化,科技各领域也迎来突飞猛进的革新。

  再说回新大陆发现时期。

  航海运动的发展激发了人类对世界本身的探索欲,而这种探索又反馈到思想上,并督促科技发展,进一步加快了探索的脚步……在这种背景下,关于地球本质的讨论一骑绝尘,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地圆说,已经热烈到大禄太学生们也会时常舌战的地步。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时机已经成熟,秦放鹤采取了下一步行动。

  他以新大陆航线已经成熟,无需秦熠继续霸占功劳为由,请朝廷派人前去接应。

  秦放鹤的请求刚好解决了外界因秦党权势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非议,所以年迈的盛和帝非常痛快地应允了。

  盛和二十三年末,破浪将军秦熠与人在龙港交割完毕,正式结束了为期十三年的驻外任务。

  这一年,秦熠四十九岁,董娘五十九岁,人生过半。

  确定可以回国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陷入恍惚,总觉得过去这些年是那样的不真切。

  十三年,人一辈子有几个十三年呢?

  竟也就这样过去了。

  “回家吗?”已经鬓染霜色的董娘问道。

  “嗯,回家!”秦熠用力点头。

  但在这之前,她要验证一件事。

  盛和二十三年,前破浪将军、定安郡君秦熠,定平县君陆蓉,率船队自法兰西国所属大禄之龙港出发,一路西行,终于次年抵达大禄东海岸。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证实地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