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节(2 / 2)


  一直到夏天才能进山打猎,这个时候野鸡孵出的鸡崽子也能独立生活了,其他的动物也是,但打猎的过程中要是遇到晚育的孕妇是要躲开的,这是山里的猎户一直遵循的准则。

  直到能放开手脚打猎的时候,家里才能吃上新鲜的肉,也能有存货能卖到山下去卖钱买粮食、买生活用品。

  因为朝廷对弓箭刀枪管制严格,打铁铺是严禁打造出售的,所以他们还要买些生活铁器,比如砍柴的刀、切菜的刀以及镰刀回来熔了重新打造箭头,山里有个专门熔铁造箭的铁匠,猎户们做支箭要出两次钱,山下的人羡慕他们收获多,但他们开支也大,所以山里的汉子如果能在山里娶到媳妇,坚决不在山外娶,那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而铁牛爹有四个儿子三个娶的都是山下的媳妇,也是山里的大户人家了。

  *

  秋菊只找到了两袋菜干,看不出是什么菜,尝了一下还是熟的,应该是蒸了又晒干的。

  菜干支愣着放袋子里,看着多其实吃不了多少时间,所以秋菊想去多采些野菜回来,认识的又不多,就拿着板栗糕去找三个嫂嫂指点。

  她会的糕点也不多,而且还缺材料,只能三番两次的拿着板栗糕糊弄人了,估计要不了多久,手巧的妇人也学会怎么做了。

  三个嫂嫂和婆婆家的山洞是挨着的,睁着眼睛都能走到别人家的山洞去的那种,秋菊去了刚好看到大嫂把她家老二还不到两岁的小姑娘送到婆婆的山洞去。

  秋菊跟上去,知道大嫂也要出去,就麻烦她教她认认这个季节能吃的野菜,大嫂没想到秋菊连什么野菜能吃都不知道,问了下家里只有两袋菜干,唬的她直说老婆婆心大。

  大嫂从家里拿了三条麻袋,带秋菊到山谷外面河边野菜茂盛的地方去,她自己的事都没干,一下午一直在帮秋菊挖菜,教她认能吃的野菜,并且告诉她这些菜该怎么储存,她们走的还挺远,山谷附近的野菜被挖光了,野草招虫也被妇人们跟拔干净了,还好野菜也不重,大嫂看秋菊那个瘦弱的体格,她背着装菜的背篓再提着两麻袋,让秋菊扛一袋。

  秋菊感激大嫂帮忙,但也没有东西能送出手,只能先记在心里,在以后的日子里也特别亲近这个大嫂。

  对于婆婆,秋菊也不知道说什么,要怪她吧,那两袋菜干也是她准备好给铁牛的,珍贵的酒也是说给就给,有几条熏的肉估计也是她拿来的,做板栗糕的头一天人家也给秋菊说了粮食的短缺,但她又不细说,不知道是人老健忘还是对她儿子太过放心。

  经过这件事,秋菊也不把婆婆供着了,去摘野菜的时候先去趟婆婆家,嘱咐她空闲的时候去她家一趟帮她把晒的菜给翻一翻,回来的时候经过她山洞,给她丢几把翠绿的野菜,时不时的问她和几个嫂嫂过冬还需要准备什么。

  或许是习惯了秋菊问她们一些常识,她们出山也会问一嘴秋菊去不去。

  一天,三嫂拉住准备去挖野蒜的秋菊,悄悄的在耳边说带她去摘好东西,还不许秋菊细问。

  秋菊跟着三个嫂子一起过去的时候,碰到好几波妇女往一个方向去,有些年轻的姑娘遇到人了还害羞似的低着头。

  终于到了地方,是一片半人高手腕粗的树,每棵树都长着很多褐色的长叶子,跟低矮的树干极不相符,而且这片地方没有一棵野草,明显是有人经常来打理。

  秋菊看着大家都快速却小心点摘叶子,被嫂子们嘱咐快点摘,还小心点别把树枝给伤着了,也只能不明所以的跟着她们摘叶子。

  回去的路上她们还相互打量别人摘多少,问着够不够用。

  像是猜谜似的,一直到回去,秋菊才算问清楚,这个叶子拿回去后,先用草木灰煮一锅开水,把草木灰滤掉,把叶子浸在水里,浸一夜后变软变厚,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阴干,每个月来月事的时候垫着用。

  这种叶子一年只长一次,摘掉了就不再生长,每年春天开始发芽,到了深秋才会不在生长,而且没人摘叶子也不掉,但它也不会再发芽,所以那片树被大家精心照顾的好好的,每年到了时间大家一起去摘,也不用担心有人提前悄悄的去摘,因为这个阴干费时间,大家摘够一年用的就罢手了。

  “没人想过移到山谷里种吗?我看地方还挺偏,万一被动物毁了呢”?

  “有,都种死了,那东西根系发达,而且我们也不知道它是怎么繁殖的,没见过种子”。

  第13章 十三章  最后一波收获

  秋菊拿着她摘的树叶,回去按三嫂说的方法把这些树叶泡在草木灰水里,上面两根竹条交叉着卡着,让叶子始终在水里面。

  看着天色还早,她背起背篓去挖野蒜苗,昨天她去挖菜的时候碰到的一小片,当时天色晚了她也没来得及看周围还有没有。

  她也不会编篮子筐子,记得好像在婆婆家看到一个装草木灰用的烂边的竹筐,她跑了一趟给拿来用了,说等她学会编竹篮了还婆婆一个新的,婆婆说铁牛爹就是编竹筐的好手,她要是想学就准备好竹子等冬天了来这边跟着学。

  她拿走烂竹筐挖了落叶下的腐土填进去,在那边山坡上林林散散的找了四五十棵野蒜苗,仔仔细细的挖起来,带回家了就种进去,种的活就种,中途哪棵死了就给吃了。

  *

  听铁牛说用来烧炭的木头已经码好了,村里的一些老人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到时候很多人都会去看,有的是去凑热闹,有的是去学手艺,他问秋菊要不要去看,嘴上是询问但眼睛里透露出来的是希望她去。

  “你是去凑热闹还是学手艺的?”秋菊打趣他。

  “在烧炭这方面最好的手艺人就在咱家,我还用得着跟外人学?”铁牛说这话的时候有些得意骄傲却带点不自知的收敛。

  秋菊以为他是在吹牛皮却不敢吹太大以免爆炸崩一脸,她想着公爹也算老人了,应该也会这门手艺,男人嘛,都好面子喜欢吹吹牛,秋菊也就没嘘他。

  不再集体打猎的时候,村里的铜锣声就不再响了。

  这天,临近正午,秋菊在铁牛的催促下早早的开始做饭,铜锣响起的时候已经吃完了饭,铁牛听到声音拉起还在收拾灶台的秋菊,把门一锁就匆匆忙忙的往山谷外面赶。

  “这么急干啥嘞,去早了也是闲着,又用不着你动手,急哩巴慌的像是去追偷你家东西的贼”,秋菊被铁牛拉的不时要跑几步,对他喊了几句脚步才慢了下来。

  当他俩到的时候,已经来了不少人,但铁牛爹娘和哥哥嫂嫂连带小孩都来了,还站在最前面,显然是来的最早的那波人。

  铁牛大哥看见他,招呼他到前面去,铁牛拉着秋菊有些兴奋的穿过人群往前面去。

  中途会不小心的碰到别人,一些人看到是他俩会笑一下让了让,但走过去了秋菊听到一个妇人在说:“张老实倒是靠这个土窖给他和他四个儿子都娶到了好媳妇儿,就是对不起他爹给他去的名字”,秋菊想到张老实是她公爹的名字

  另一个稍微年老的声音传来:“也算没白受苦,他一家子人丁兴旺,我们也受得到了好处”。

  秋菊就听到了这两句话,后面还有没有其他人接腔她也不知道,但她可以肯定铁牛也听到了这番话,因为他的步子慢了下来,走到家人附近,秋菊看铁牛面色并没有因为那番话起什么变化,显然他知道内情才对那番话不疑惑,脚步慢下来应该是想听听别人的看法。

  而秋菊这时候却是满脑的疑惑,听别人的意思以及铁牛他们一家反常的举动、骄傲的眼神,这座烧炭的土窖像是曾经是他们家或是被他们砌起来的,但他们眼里又没有被人抢夺东西的愤怒和懊恼。

  并且他们家条件的确是不错,嫁进山里快半个月了,对山里的婚嫁状况了解了点皮毛,女人非常珍贵,而男人作为捕猎的主要劳动力也不可或缺,可以说,女人的重视程度是被男人给抬起来的,所以山里人家都稀罕女娃,没有山下溺死女婴的现象,但还是有不少男的娶不到媳妇,山里女孩出生的数量比男孩少,而且还不能近亲结婚,去山下娶媳妇也是看运气和彩礼,没钱娶不到,有钱的又不能确定那年他下山去的村庄一定有愿意进山的姑娘,像是铁牛20岁后就开始下山找媳妇,直到23岁才遇到她,所以山里很多大龄单身汉子,丧夫的女人都会二嫁甚至三嫁。

  而铁牛兄弟四个都娶的是黄花闺女,不说大嫂,就三个从山下娶来的媳妇都要花四十两出去,他一个打猎的哪能赚那么多银子?

  真是没有苗头的时候风平浪静,一旦有了怀疑的种子,处处都有问题,秋菊甚至怀疑她公爹会不会也有个隐藏的身份,脑子里一直想来想去,土窖烧炭怎么操作的她都没看进脑子里,别人询问的时候她也做出倾听的样子,别人喝彩她也后知后觉的把笑容挂在脸上叫一声,等铁牛再次拉着她走,她才反应过来是散场了啊。

  “四弟妹,你看了觉得这土窖烧炭怎么样?”,大家走在一起,大嫂看到秋菊提起了这个话题,“你二嫂和三嫂第一次看的时候都挺激动的,说山下只有当官的才用的起炭,她们村的地主冬天都是烧柴烤火的”。

  秋菊赶忙说:“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烧炭,以前都是听老人说炭用着烟小而且耐烧,嫁到山里我倒是长了见识”,疑问都到嘴边了秋菊又把它咽下去,打算回家了问问铁牛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