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第74节(1 / 2)





  “居然可以考试上大学?”宋春妮有些吃惊,然后她就抬头招手,“建国,鲁老师问我们是不是参加高考呢?”

  原来建国来接春妮了,鲁盼儿就笑了,“毕竟是新婚第二天,还真甜蜜呢。”

  建国一笑,“我是跟杨老师学的。”

  先前杨瑾没有到公社中学上班时,每天都来接自己,鲁盼儿不好意思了,便赶紧板起脸,“我正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告诉你,”便将恢复高考的消息说了,又道:“我和杨老师分析这次高考时间很紧,大家都没有充足的准备,如果基础可以的话,经过努力还是很有希望的。”

  自己和建国几个都是杨瑾带出来的第一批学生,基础都不错,不论在公社中学还是在襄平高中,老师们也都这样说。

  陈建国自然知道,他成绩虽然不如鲁盼儿好,但一直也不差,而且,那时他不懂事又贪玩,并没有全力以赴地学习。可是,只经过短暂的犹豫,他就已经决定了,“我不参加了——家里负担重,我还是做木匠挣钱吧。”

  鲁盼儿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这两年建国负担着一大家子,就连他结婚也选在秋后,也是为了能在春节前出门打家具挣钱,便笑着说:“以后让建党他们几个参加高考吧。”

  “我也这么想,”陈建国就又想起了好朋友,“如果跃进没有参军,这次一定能考上。”

  跃进不能参加高考的确很可惜,但是,“世上的路多着呢,也不只高考一条。他很喜欢军队的生活,在那里也学会了许多技术。”

  “正是这样,他写信告诉我,说他是第一个独立画出电气原理图的地勤兵,得到机务大队的表扬呢。”建国点点头,却向妻子笑着说:“你要是想考大学,可以跟着鲁老师一起学习,如果考上了,我供你读书!”

  宋春妮就笑了,“我学习没有你们好,考不上呢,再说,我要陪着你一起养家。”

  “我先走了。”鲁盼儿见宋春妮和陈建国亲密的样子,转身离开,心里想着,他们一起努力挣钱养家与杨瑾和自己一起刻苦学习参加高考一样,都会觉得很幸福,这样就很好。

  虽然建国和春妮决定放弃,但是准备参加高考的人更多,生产队里的知青们,公社中学的民办老师、甚至听说已经有了正式工作的工人都报名了。

  恢复高考,搅动了无数人的心。

  红旗公社的几个北京知青时常到家里来一起学习,陈大为、钱进、赵新月、一方面大家都知道杨瑾的学问好,随时可以请教,另一方面就是觉得杨瑾的这套旧高中课本,与现在正使用的高中课本在内容上有许多不同,应该更接近高考。

  这天,大家正在用功,蔡颖走了进来,“我跟你们一起复习行吗?”

  就在五月里,蔡颖又生了,这次是个儿子——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一个三岁,一个才几个月,而她自己,已经快三十岁了。

  况且,蔡颖从来不是以学习见长的人,当初她比杨瑾大,年级也高,可是知识水平却正相反,红旗九队的人们都知道,她自己也从不讳言。

  眼下,她要照顾两个孩子,做饭做菜,喂鸡喂猪,再织毛活儿补贴家用,从没见她看看书、读读报。

  是以鲁盼儿把恢复高考的消息告诉了建国、春妮,甚至还有田翠翠、鲁大龙等人,却没有专门提醒她。

  蔡颖不会参加高考的。

  杨瑾的知青朋友们也都这样想,大家在一起复习并没有找她。

  面对着一道道吃惊的目光,蔡颖笑着解释,“老同学们都知道我,我不喜欢学习,过去在学校时我成绩就平常,那时候我就没有上大学的想法,毕业了随便去哪个工厂上班都行,后来到到农村插队,更是把书本扔到了一旁。”

  “前两天听了消息,我根本没放在心上,只觉得与自己没有关系。不过吴强见你们一起复习准备高考,就让我跟着大家一起试试。如果我能考上大学,将来成为国家干部,两个孩子也能跟着我改成城镇户口,吃商品粮了。”

  吴家人特别羡慕城镇户口,吴红就是为此嫁给了品行不好的万红宇;吴寿山一直努力巴结万家,也是为了能调到公社当干部;他还因为万书记许诺将来给吴革一个大学名额而为将自己的民办教师拿了下去……

  现在吴强让蔡颖参加高考,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过,如果蔡颖能上大学,对她自已更是很好的提高。鲁盼儿就招手让她坐在自己身边,“我们才开始两天,你赶紧加进来还不晚……”

  七队的知青赵新月却小声问:“小豆儿还好,已经大些了,可大壮才五个月,你出门了谁带着呀?”

  吴家一向重男轻女,小豆儿生下来就不受重视,名子是蔡颖起的,孩子也是她亲手带大的。可大壮出下来就成了婆婆的心头肉,出了月子就接到身边,先前喂奶还要找妈妈,最近见自己奶水不足,干脆断了奶,连抱了不让自己抱一下。

  这些事儿九队的人都知道,赵新月这样外面的人才不了解的。

  “小豆儿由她爹看着,”蔡颖含糊道:“大壮是婆婆帮着带呢,我倒轻闲了。”

  先前因为蔡颖被吴强打了,整个公社的知青们都为她出头,齐心合力揍了吴强一顿,后来她又重新与吴强过日子,许多知青心里就对她有意见了,鲁盼儿其实也曾经有过不自在,明白实情才罢了。

  只是那些事情怎么能对别人说?赵新月虽然年纪不小了,可还没结婚,自然不能告诉她。于是鲁盼儿就笑着转了话题,“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要考试了,你有空闲时间,又是一个优势。”

  杨瑾也笑着鼓励,“这次高考定在十二月初,时间特别紧,大家都来不及全面复习,还是要以后过去的基础为主。”

  “蔡姐读过三年的初中,后来又上了两年高中,学的知识要全面得多,论起数理化的底子其实比鲁老师还好,现在开始用心学习,把过去的知识重新捡起来,还是有机会考上大学的。”

  赵新月等几个知青便将那些琐事扔到一旁,都笑着说:“过去我们是同学,这次我们一定一起考上大学,继续做同学!”

  “你们都这么说,我也有信心了。”蔡颖就笑了。

  第122章 再想想吧

  蔡颖着实感谢鲁盼儿替自己解围, 见桌上摆着许多书,便要拿一本看, 可是手伸了出去却又不知选什么,见大家都沉浸在学习中了,便小声问鲁盼儿,“我从哪里开始复习好呢?”

  鲁盼儿想了想,拿一本高一的数学书递给她,“理科成绩提高快,我们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数理化上,你先看看最基础的数学, 觉得读懂了再做题。”

  蔡颖就用心看了起来。

  冬日的夜里,几个青年人围在桌边学习, 一点灯光,一片静谧。

  突然, 门被推开了,吴强拉着小豆儿走了进来,“儿子一直哭个不停,应该是找你呢, 赶紧回去看看吧。”

  儿子由婆婆带着, 根本不找自己。虽然如此, 可是蔡颖还是马上站起身, “我回去看看。”走到门前, 却又想了起来,转回来将看了几页的书拿了起来, “这本书我先拿回去,明天再带来。”

  第二天鲁盼儿才回到家,蔡颖就背着儿子牵着女儿过来了,低着头,“对不起,书弄坏了。”

  高一第一学期的数学书已经被撕掉一半,只剩下半本也揉得皱皱巴巴,最上面的几张很显然被火撩过,乌黑焦黄。

  鲁盼儿很心痛,她一向喜欢书,农家没有什么藏书,便对从小学过的课本十分爱惜,一本本地留了下来,就是跃进、丰收丰美不小心弄坏了一点,她都会生气。而杨瑾的这套书,还是当年停课时公公给他买来自学的,又从北京千里迢迢地带来,自己和跃进都曾经借过看过,比自己的书都爱惜呢,没想到却在这时候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