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第68节(1 / 2)





  鲁盼儿再没想到,自己什么也不知道的时候,大家已经做了这么多,十分感动,“你们对我可真好——不过,我的确想通了,虽然当民办教师很好,可万书记、吴队长再三用民办教师来威胁我,我就不做了。”

  “我不怕在生产队里参加劳动,那样闲暇的时候更多,空出时间做衣服,挣的钱还更多呢,而且再不必受他们的为难!”鲁盼儿就想起了田翠翠的话,“他们总不能把我从红旗九队开除吧。”

  小春婶儿就说:“我们,我公公,还有全生产队的人都帮你,当然因为你和杨老师人好,但其实也为了自家的孩子。这几年红旗九队的孩子有出息的多,还不是你们教学生尽心尽力,再换了别人,肯定不能了。”

  “正是这样,”蔡颖也说:“我公公还想我去当民办教师,我直接回绝了,自己什么水平自己最清楚,我不可做误人子弟的事!”

  “你们这样一说,我倒不气了。大家让我继续当民办教师,我就继续当。”鲁盼儿就笑了。

  事情果然在吴九爷的安排下顺利进行,吴队长先在自家儿媳妇面前碰了钉,接着又被陈建国、鲁大龙、宋春妮等人一个个回绝了,眼睁睁地看着红旗九队开学第一天没有老师上课。

  吴队长只得又重新动员大家,“当老师多好呀,除了农忙都不用下田,工资比壮劳力都多,多少人争都争不到呢,眼下这么好的机会……”

  陈婶儿第一个摇头,“建国当年就没争过,现在他学了木匠,早就把学过的文化都忘记了,可不敢耽误生产队里的孩子们。”

  大龙和他娘一向话少,不出声只摇头。

  宋春妮笑着摆手,“我可不敢当老师,怕耽误了学生们。”她父母宋大夫和宋婶儿也都反对,“春妮当年生了场大病,初中没毕业就回家了,这些年早把学校的知识忘记了,还是在队里参加劳动吧。”

  总之,吴队长再一次失望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小生活的红旗九队变得陌生了,就像有重重大雾挡在自己的面前,很多事都看不清。吴队长是个精明人,否则也不可能被选为生产队长,此时便想通了,大家是早结成了同盟,跟自己作对呢。

  吴队长就想起了大儿子的劝说,自己年纪大了,难不成还能当一辈子生产队长?况且自己还有两个儿子,将来还会有孙子,也都会留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种田,自己果真要把人都得罪光了吗?

  算了,自己既然管不了,就不管了。

  可是,万书记却没有忘记,将他叫到了公社。

  接着万彩凤回了红旗九队,鲁大龙到学校代课了。

  小春婶儿气极了。

  她去鲁家老宅门前骂了鲁大龙,大龙和二婶都没敢吭声,万彩凤正好在家,跳出来与小春婶吵了一架。

  鲁盼儿听了反而劝小春婶儿,“有些人就是不可信的——早知如此,不如劝宋春妮接民办老师呢。建国性子急不适合当老师,春妮虽然初中没毕业,但当老师除了有知识,还得会把知识讲出来,她看着不爱说话,心里却是有数儿的,大龙就不行了。”

  “你说的可不是一点儿也没错,”小春婶儿还是气咻咻的,“他在教室里就像一根木头桩子一样站着,照着课本给大家念,学生们都不肯听,在下面又玩又闹——真是误人子弟!”

  鲁盼儿也没想到会是如此的结果,“早知道不如我就去上课了。”

  蔡颖却说:“你就是硬撑着去了,万书记也能再想出别的办法整人。他一直不想让你当民办教师了,现在总算有了机会。”而且,万红宇和吴红也因为鲁盼儿怀孕而更加生气,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孩子。

  “万书记真是狡猾的恶狼!”虽然如此,可小春婶儿却不认输,“可是我们九队的队员总不能让他们把孩子们坑了。”

  “小胳膊总是拧不过大腿。”蔡颖告诉她们,“万书记许诺了,等吴革高中毕业后给他一个上大学的名额。”所以,公公才卖力地找回了万彩凤,逼着大龙去代课。

  “红旗公社成万家的了!”小春婶儿更生气了,“我去告他!”

  “县长是万书记的哥哥。”蔡颖提醒她。

  难道就真没有办法了吗?鲁盼儿不信,“当初跃进毕业后没被推荐上大学,也没有招工进化工厂时,我也觉得失望极了——可是,跃进最后参加了空军——现在是新社会,万家想一手遮天,不可能!”

  “对,我们再想想办法。”小春婶儿拉着蔡颖站了起来,“鲁老师,你好好休息,千万别因为坏人影响身体。”

  “我才没那么傻呢。”鲁盼儿笑着送走她们,便与杨瑾说:“梓恒还小,我在家里也能多照顾他。”

  杨瑾知道她为了安慰自己,却也笑道:“不错,要是你上课了,我一个在家里带着儿子,还真不容易。”

  “这么说来,不当民办教师还是好事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杨瑾一笑,“这段时间什么也不要多想,把梓恒带好,百日的时候我们带他到襄平县照相。”

  第112章 梳洗打扮

  鲁盼儿最早的一张照片是在公社中学照的, 小小的一寸照片,上面的人还有点模糊;第二张照片是在高中照的, 同样的一寸照,虽然很清晰,但一样乏善可陈。直到与杨瑾结婚去了上海,她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照片。

  但是杨瑾的相册可就不一样了。第一张就是百日照,上面的他穿着背带裤靠在一张圈椅上,咧着嘴快乐地笑着,胖乎乎的小手里还拿着拨浪鼓——与眼前年青英俊的人根本没法联系到一起。不过她特别喜欢看,每次看了都要笑上半天。

  接下来他还有周岁照, 与父母的合照,与小朋友的合照, 在家里的照片,在公园的照片, 上学的照片,读书的照片,玩耍的照片……

  听说他家里曾经有一台照相机,他父亲时常给一家人照相。

  这让鲁盼儿特别羡慕。

  所以她早想好了, 将来也要给儿子拍好多照片留念。眼下第一张自然是百日照了。鲁盼儿就笑着说:“上面也要写上‘百岁平安’几个字。”

  当年父亲就在自己的百日照的右上角写了这样的四个字, 杨瑾笑了, “我现在就开始练字。”

  “你的字已经很好, 不必再练。”可是话到口边, 鲁盼儿又收回了,从那几个字上自己就能想象到未曾见过面的公公字如其人, 挺拔而潇洒,“你好好练吧,然后也在儿子的照片上留下最美好的印迹。”

  月子满了,鲁盼儿不必上课,这时红旗九队还没有农活儿可做,又是做衣服的淡季,她除了带带梓恒,便跟着杨瑾一起读读书练练字,悠悠然地过日子。

  春耕开始,她背着儿子下田参加劳动,做饭、洗衣、喂鸡、喂鹅……样样都不差。从小在农村长大,鲁盼儿从不怕干活儿,吴队长以为的难为自己,其实根本不算什么。

  一眨眼梓恒就满百日了,这时生产队里最忙的时节也过去了。

  这天早饭后,一家人忙着梳洗打扮,要照相了呢!

  鲁盼儿正对着镜子梳头,从上海回来,她一直留着短发,稍长一些便按先前的发式剪一剪,卷一卷,直到生梓恒时没有再修剪,长到了齐肩。于是她每天晚上睡觉时把头发辫成辫子,第二天散开便有了波浪卷,分成两边绑上头绳,正好肩膀上面,又省事儿又好看——左右摆摆头,镜子里的自己很俏皮漂亮呢。

  “姐,我们穿裙子吗”丰美跑进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