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凤华权臣第103节(2 / 2)


  本来大家都是愚民,没什么国家概念可言,起义这回事儿吧,就是因为战争之下粮价哄抬,吃不上饭,物资价格哄抬,穿不上御寒的衣裳,贼匪滋生,时常作奸犯科,日子过的吧安稳——

  但是老百姓们求的不就是这几样吗?

  基本保障都没有了,谁还不造反?

  加上那个纷涌而至的谣言,神神鬼鬼出现在各地的宣扬齐国灭亡是天之所归的“神迹”这么一来,齐国内部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光是外部的干扰就让齐王脑袋够大了,后院起火他连派去镇压的人手都不够。

  再说,人家敢起义,那就是抱着跟你斗的心思,国家给不了百姓们安定的生活,起义的人能给啊。

  米粮不够?先抢了贵族富商。

  衣裳不够?还是抢他们。

  作奸犯科?起义人在自己的地盘内制定条例,增兵派守,这样一来不就安生了?

  再说那些个贵族平日里作威作福拽的要死,今次终于让老子找到机会狠狠削你一笔,这样的好事谁不想干?

  反正他们背后有人撑腰,谁怕谁。

  如果看不出自家后院的事情有人故意搞鬼,齐王就可以把自己的脑袋摘下来当球踢了。

  让他心惊的是,什么时候国内混进来了这么多心怀不轨的人?混进来一两个三四个还正常,但是这么大规模的,几乎每个州都有百人以上,那就是绝对的不正常了!

  通关碟文来往盘查的紧密,按理说这些人能潜伏这么久是件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

  齐王忽然想到了很久很久之前那次动乱,秦陈赵三国的流民无处可逃,当时诸国纷纷接纳他们,如果说什么时候能混进来人,无疑那是个最恰当的时机!

  想到这里他肠子都悔青了!

  那时候大家都忙着另一件事情,谁还有空管这个?再说了平日里他齐国本就纪律严谨,不会出什么错乱,自己便没放在心上。

  就是这么小的一个疏忽——

  就是这么小的一个疏忽!

  一定是张培青干的。

  齐王踹翻了面前的案桌,听着桌面上竹简和铜器砸在地上哗啦啦的刺耳响声,心中的怒火跟着一寸寸高涨。

  大齐能落到如今这般境地,全都是因为张培青!竖子恨煞尔公也!

  “大王,安州庶民□□,领头的庶民王奉川已占州自立,取安州三分之一。”

  宫正小心翼翼地将方才递上来的消息传达过去,看着满地触目惊心的混乱,大气不敢喘。

  他陪伴齐王二十年,从来没见沉稳的齐王发过这么大的怒火。

  说来也是,大齐百年基业泱泱大国,如今却被逼迫到这种田地,身为一国之君怎能不无奈?怎能不愤怒?

  尤其是最近一个月,起义跟疯了似的不断暴涨,大大小小镇压都镇压不过来。边疆战争之地的流民们惊慌逃窜,纷纷朝着内地涌进,除了带来混乱、饥荒、杀戮和心怀不轨的人之外,什么也添加不了。

  就算他足不出宫,也知道现在外面大街小巷都宣扬着齐国将破,宣扬着诸国扬言三月之内覆灭齐国。

  那三月之言,于今唯余十几日尔……

  齐王听了他的话,有点想笑,“庶民?”

  什么时候一个卑贱的庶民都敢造反?

  放在往日,他定是要将这等野人贱民炮烙油烹,可是现在,对外尚且自顾不暇,对这些人齐王一时间竟然手足无措。

  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公子肃呢?”

  宫正赶紧回答:“回禀大王,肃公子前日已离开临淄城,有叔梁罗大将军保护,公子定能安康无恙。”

  安康无恙……但愿吧。

  他这么多儿子,就这一个可造的,只可惜他母亲身份低微,庶子身份下贱,上不了台面。当初自己虽然赏识这个儿子,却从未想过将王位传让给他,毕竟古往今来都是嫡长子继承。

  然而天不遂人愿,齐国遇上这么大的祸患,性格懦弱的嫡长子不堪重任,他只能勉强承认这个儿子。

  期盼日后此子能振奋大齐,重复疆土。

  是的,齐王已经准备好了做个亡国之君。

  想他一声征战戎马,无愧于列祖列宗,到最后竟回天无力,落得个如此下场。

  其实在齐王心里,总是有那么一点希望的,他到现在都不相信,诸国能真的荡平了齐国,他仍旧相信,很快齐国就会化解这场困难,到时候大齐要叫那些个宵小鼠辈们后悔。

  若真能如此,他大齐的王室血脉便轮不到庶子来沾染了。

  “去把太子叫来。”提起太子,齐王脸上温和了不少。

  这是王后唯一的孩子,也是大齐唯一的正统血脉,从小齐王不知道在他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只可惜啊……

  无论如何,这都是他最爱的孩子。

  很快太子执便来到殿内,看见以往威风凛凛的父王这般苍老颓废,他鼻头一酸,险些落泪。

  “父王!”太子执眼含泪水。

  齐王最看不得他这个样子,动不动哭哭哭的,似个女子,当下看他不顺眼起来,怒叱,“寡人还没死,你哭个什么!”

  他吼起人来还是很吓人的,从小在齐王的严厉之下长大,太子执吓得哆嗦,憋回了眼泪不敢再吭一声。